维多利亚一号 维多利亚一号完整版在线播放

当今社会,“房”是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而全球房屋问题最紧张、房价最高、人均住房面积最小的地方,就在香港。

今天小妹要给大家推荐一部重口味的黑色暴力电影,早在十二年前就触及到了社会深度,拍出了亚洲地区罕有的血淋淋的画面——

《维多利亚一号》

千禧年后的香港,在制造业开始的原始积累后,港商盯向了金融、房地产——楼市上涨近乎疯狂。

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成为了每个香港年轻人,甚至是几代底层人的梦想,女主丽嫦也是如此。

祖孙三代都住在破败的廉租房的她做梦都想拥有一户面朝大海的房子,

她从小就目睹开发商勾结黑社会暴力拆迁,有的商人为了驱赶旧城区的居民,甚至不惜往住户的家中泼油漆、扔海蛇。

住户被逼走后,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平地起的高楼大厦。

也因为此,身在这样的城市丽嫦更是深知一个合适安稳的住所有多重要。

毕竟书读得再多,工资再高,也远远比不过一套每天都在升值的楼房来的心安。

所以,就算考上了大学,丽嫦也选择了放弃文凭转而投身社会打工赚钱。

她承诺母亲一定要让她住进新房,但只可惜,母亲到死,也没等到那一天。

因为母亲的离世,丽嫦买房的心愿变得愈加迫切,她的人生终极目标就是在一个叫“维多利亚一号”的楼买下一套海景房。

但是梦想的实现远没有这么简单,维多利亚一号的楼盘寸土寸金,高达三十万一平的房价对于身为银行话务员的她来说根本无法企及。

于是,她有了新打算:卖掉客户资料赚取外快。

不仅如此,下班时间同事喊她按摩她不去,叫她旅游也不去,凡是需要花钱的社交活动就绝不参加,还到商场兼职两份工,最大限度的省吃俭用。

终于,她快要攒够了首付费用。

丽嫦迫不及待约中介看房,和弟弟在样板房中远眺大海时,她的内心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可很快,丽嫦的美梦就被打破了。

常年在建筑工地打工的父亲,被检测出了尘肺病,而治疗需要一大笔钱。

保险公司不赔,银行无法贷款,筹不到钱的她只能向自己那抠门的情人开口。

意料之中,对方不肯借钱,还直接提出让丽嫦拿出首付钱为父亲看病。

但是,买房已经成为了她的执念,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放弃这个目标。

所以,在父亲发病的那一晚,她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关掉呼吸机任由父亲窒息“意外”身亡,顺带骗取到了两百万港元的保险赔偿金。

至此,付首付的钱终于攒够,丽嫦迫不及待联系房东签合同,准备拿下渴望已久的房子。

但就在她欣喜若狂之时,中介却给她泼了一盆透心凉的冷水:房东认为房价还能再涨百分之五十,不卖了。

物价翻涨的社会中,弱势群体总是处处居于下风。

而当楼市的飙升和业主的哄抬犹如无形的杀戮一般砍向升斗小民时,无法满足的个体欲望最终走向崩溃,只能用诉诸暴力的方式泄恨泄愤。

最终丽嫦决定,要把维多利亚一号变成凶宅,以此逼房东低价抛售。

月黑风高的夜晚,丽嫦假扮成维修工,开始了她的屠杀。

戳眼球,用塑料袋包头,割阳具,床板插破口腔,砍碎后脑······

她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了保安,杀了在家养胎的孕妇,杀了孕妇出轨的丈夫,杀了一屋开淫乱派对的年轻人,杀了接到噪音投诉闻讯而来的警察。

这起11尸12命的连环杀人案,第二天直接占据了所有的新闻头版和小报周刊,

而维多利亚一号的房价也如丽嫦所愿直接大跳水,变成了门可罗雀的房子。

影片结尾,阿嫦以很便宜的价格购得房子搬入了维多利亚一号,却发现新房依旧放不下衣柜和新床。

更讽刺的是,电视中的新闻说到:美国次贷危机即将波及香港,香港楼市崩盘在所难免。

cult片也是港片中的一大特色,而彭浩翔无疑是最具传承意义的导演之一 。

他的作品像是一堆五光十色的钻石里一颗静置的玛瑙。

亦商亦导,他是个聪明的路边摊手艺人,既知自己献不出侯孝贤、杨德昌一般的人生感悟,也驾驭不了吴宇森、徐克那样的宏大场面,

索性便大方承认,一头扎进尘烟里,轻松如变戏法般道出一些稀松平常的生活哲理。

只做最俗最艳的爱,只叹至轻至贱的人。

乍一看这部片子会觉得恐怖和恶心,但其实背后更多的都是辛酸和不甘。

导演看到了香港社会地产市场的问题所在,也看到了社会底层群众在这个问题前的无力感和绝望感。

于是,他用最极端的办法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

如果政府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那社会群众就会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香港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贫富分化,穷人为了房子穷尽一生的努力在富人面前充满着悲剧色彩。

维多利亚一号这个充斥着英伦风情的高档商品楼住的自然都是富人,一心想买这里房子的女主代表着仰望中产阶级富裕生活的工薪底层。

富人的生活并不都是腐化堕落的,但在底层群众眼里却是无差别的存在,其针对某个人的杀戮行为也就上升为阶层间不可调和的对立仇视。

这无疑是香港社会一直以来漠视底层社会民生的恶果。

影片的结局依然是沉重的,女主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许可以理解为导演对这个群体的同情,但女主又将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她透过落地窗茫然看着逐渐模糊的维多利亚港就可以看出,即使底层群众买到了新房,依然面临着动荡不安、不确定的未来。

其实这样的故事,放在当下的社会来看,并不稀奇。

中国人对于房子的执著,渗透到了每一代,而高昂的商住用地让本就处在弱势的农民和年轻人负担着剪刀差,辛苦赚来的钱不断为房地产输血,

而这种导向的后果,或许也难逃自我的异化。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俊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