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是什么意思 k12教育是干嘛的

本报记者 李媛 北京报道

毫无疑问,2018年可以说是在线教育的上市之年,同时又是政策监管最严的一年,众多教育企业面临冰火两重天。

2018年9月27日,流利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NYSE:LAIX),发行价为12.5美元,市值达5.99亿美元,募集资金7190万美元。流利说的上市成为2018年继尚德机构、精锐教育、朴新教育、安博教育后的第5家美股教育上市公司。2018年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教育企业上市年。

加上2017年赴美上市的瑞思学科英语、博时乐、红黄蓝教育、四季教育这4家教育企业,中国教育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数量已达到14家。越来越多教育企业的海外上市,也将加速国内教育企业的收购整合之路。

然而,2018年以来,国内相关部门对教育企业的监管逐渐趋严,2018年下半年教育部办公厅接连印发《关于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对各种违规办学、教师资格的认证、收费等进行了严格限制,这将加速国内民办教育企业的优胜劣汰。

流血上市 整合并购

2018年2月24日,尚德机构拉开了中国教育企业海外上市的第一幕,不过,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尚德教育上市的破发似乎也引发了其他中国教育企业上市的破发潮。

随后,精锐教育在2018年3月28日于纽交所上市,每股定价11美元,发行1630万股。上市首日,精锐教育同样遭遇破发,当天开盘价为11美元,收盘价为10.8美元,较发行价下跌1.82%。

令业界感到意外的是,于2018年6月1日“悄然登陆”全美证券交易所的安博教育已经是第二次在美国上市,募资金额却由第一次IPO的1亿美元缩水至776万美元。2014年5月,安博教育股价由于已低于1美元,被强制退市。那一年,安博教育营收为4.12亿元,亏损高达10.83亿元。

据悉,卷土重来的安博教育业务出现了变化,重心放在K12领域,收入也主要来源于线下学校,上市之后,还将面临资本市场巨大的业绩压力。

2018年6月15日,作为国内第三大课后服务教育提供商的朴新教育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发行价17美元,募集资金1.224亿美元。然而,朴新教育连续两年亏损,2016年和2017年分别亏损1.28亿元和3.97亿元,2018年一季度亏损3.25亿元,在之后的14个交易日,朴新教育的市值跌去了14亿美元。其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截至2018年7月,中国教育机构在美国上市公司已经多达13家,尽管数量众多,但是股价最高的依然是新东方和好未来,市值都已经超过100亿美元,而其他11家都集中在10亿美元以下,呈现两极分化,其中51Talk、尚德教育、朴新教育、安博教育都因为业绩不佳,导致股价低迷,成为流血上市的代表。

成立于2008年的精锐教育主要面向高收入家庭提供K12的课外辅导,目前精锐教育在全国42个城市开设225个学习中心。2017年,精锐教育营业收入为3.113亿美元,净利润为3680万美元。

2018年年初,刚在美国上市的精锐教育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继2018年年初收购“小小地球”,同年8月收购天津华英教育,之后的11月,教育巨头北京巨人教育集团也落入精锐教育的口袋。

“一对一”模式之困

由于资本市场看好教育行业前景,纷纷投资各种教育机构,其中K12领域的“一对一教育”成为资本市场热捧的领域,无论是已经上市的51Talk、精锐教育、朴新教育,还是没有上市的VIPkid、哒哒英语、TutorABC,背后都有各大风投机构的多轮融资。

然而,以51Talk、朴信教育为代表的“一对一的模式”为核心的教育机构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股价低迷,而精锐教育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也出现大幅度下滑。

没上市的在线一对一的企业日子也并不好过,由于没有稳定的资本融资和持续的资金支持,一些未上市的教育机构已经出现资金链问题,如“学霸一对一”。尽管学霸一对一也曾在2017年11月获得A轮融资,投资方为深圳国金投资,但仍被曝出拖欠员工数百万元工资,拖欠学费高达上千万元的消息。

近几年,在线一对一的课程越来越多,尤其是以K12为核心的在线一对一课程更是成为家长为子女开辟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和老师一对一上课。尽管课程昂贵,还是有很多家长愿意为此买单。

一边是课程推广和销售的火爆,会员数量的持续增长,一边却是多数一对一的教育机构持续亏损。实际上,一对一课程的教师成本居高不下,推广成本持续走高让很多在线一对一的教育机构无法实现盈利,如果没有后续资金的进入,倒闭就会成为该行业常态。

以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在线英语一对一教育机构51Talk为例,2016年6月在纽交所上市,但是2016年、2017年持续亏损,其中2017年亏损高达5.8亿元,从2013年到2018年第二季度已经累计亏损超过17亿元。随着营收规模的增加,亏损也在持续增加。

教育行业资深人士李宇轩认为,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往往越规模化越容易出问题,毕竟随着规模的增加,教师资源就会同样增加,而师资质量必然会出现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果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就无法获得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续费率。

业内有专家指出,一对一的模式是个伪命题,无论教学质量和利润都不成立,不管融多少钱都将失败。毕竟老师成本占40%—60%,招生成本占40%—60%,还不算其他成本就已经无利可图,所以规模越大,亏得只会更多。

政策监管趋严 行业洗牌?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接连出台了《关于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以及《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前者对线下教育机构教师的资格认证、限制收费周期等内容进行了严格的约束,后者要求线上培训机构要紧跟线下整顿政策,必须在网站显著位置公示教师资格证号。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的教育监督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主要有以下内容,包括:学生人均教学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预收学费不超过3个月,晚上培训时间不晚于8点半,教学内容不超纲,不可以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以及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

近期,巨人教育上线了教师资格证培训课程,课程配有考试培训的教材及录播课程。“自国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相关文件和措施公布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积极进行内部排查和整改。”新东方新闻负责人孔悦针对整改问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波监管最核心的还是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格的问题。“我们了解到,各大龙头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做运营规范,包括调整课程产品、租赁更大的教学场地、敦促未获得教师资格证老师报考资格证等;从长期来看,培训机构整顿势必会给社会营造一个更良好的课外培训环境,促进优胜劣汰,中长期来看竞争格局对于头部企业而言更为有利。”广证恒生教育行业研究负责人、TMT研究副首席分析师肖明亮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除了目前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2019年,线上培训机构也将迎来“大考”。“在线教育一直处于游离状态,未来,教委的监管范围肯定会波及,但是线上的规模体量太大,未来线上规范化的博弈将异常激烈。”在线教育百家讲坛发起人、在线教育专家马永纪同时表示,“时间进入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印发了相关通知,禁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这份《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严格审查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这将对未来在线教育尤其是K12教育提出新的监管要求,也就意味着更多的调整和挑战。”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2018年底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1249亿元,2022年预计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3100亿元。2018年用户付费人数估计达到1.7亿人次,同比增长14.4%。2013年至2017年,复合增长率17.9%。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在线教育赛道融资400起,融资额超过350亿元。

赛道虽然依旧火热,但是挑战和问题也已然浮出水面。“一方面这个行业头部效应开始明显,一些头部企业开始寻求突破,打破规模不经济的魔咒。另一方面,下沉到234线城市也是很多在线教育企业未来要寻求和争夺的‘蓝海’,这种增量用户的开发是大家的共同目标,但是到底能不能真正沉下去,还要看真正的效果。”马永纪表示,无论是在线一对一平台还是教培企业,其价值核心价值都是能够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师资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2019年在线教育也将回归这个核心价值。

从近期关键性政策的出台来看,本质上符合监管层对于各个教育细分领域的定位,而市场往往预期不足。广证恒生方面认为,对于后续政策风向研判尤其需要重视监管层对于教育行业的重点细分领域的定位和态度。

肖明亮认为,行业门槛提高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培训机构必须立足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教学运营;过去由于升学和就业刚需,培训行业涌入大量参差不齐的机构,无论是在安全或者教学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如今政府层面监管趋严,必定会淘汰部分资质不齐全的小型机构,同时会增加现存机构的规范成本,行业会进入发展的阵痛期。但是严格规范监管是有必要的,有利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规范教育本身也是教育事业发展内在含义与要求。”

(编辑:顾莹 校对:彭玉凤)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阳”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