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就是阳历吗

如果中国古代人有现代天文知识,那么汉字“日”“月”“年”有可能就是“土”“月”“日”。

日 月 年

作为时间单位的“日”/“天”,古今中外绝大部分历法都是指地球自转一圈的耗时,一日之内,由黎明到暗夜又再到黎明转为次日,耗时24小时。

而“月”,所有阴历/月亮历体系,以及很多太阳历体系,均是表示地球上观察到的月亮盈亏1个周期时长——大约29.5天。阴历不用说,而多种太阳历体系一年分为12个次级单位(月),就是因为1/12年与1个月时长相近。

至于“年”,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1个周期时长——大约365日5小时48分46秒,一年之内,由春到夏到秋到冬又回到春转为次年。

由于古代中国与大多数古代文明一样,直观判断一日之内的日升日落是太阳在运动,于是就用“日”来作为历法的基本时长单位。但实际其原因是地球自转,所以本文开头谑称“日”应作“土”。

月和阴历

“月”没有疑义,所有以月为历法单位之一的历法,均观察到了月亮的周期性盈→亏→盈这一现象,将这1个周期时长作为基准周期的历法,就是纯粹的阴历/月亮历。伊斯兰历是现代少有仍在使用的纯太阴历,其年周期为354或355天,分12个月。由于不做与阳历的对应调整,任何一个月会在不同的年份里分别处在春天、夏天、秋天或冬天。

年和阳历

地球绕太阳公转1周期时长365天多一点,冷/暖、雨/旱和大多数植物开花结果随该周期规律性变换,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这种周期现象对于人类生产谋生极为重要,因此,“年”成为了绝大多数历法的长基准周期。当今世界通行的以儒略历为基础的公元纪年,就是纯太阳历。

阴阳合历

“日”/“天”循环是人们每天最直观的感受,“月”的周期不太长且月相极易观察,“年”又直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很多古代文明都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制定历法。这其中,如果既把“年”作为1个太阳公转周期时长,同时又把月亮公转周期“月”作为年的次级单位的,就是阴阳合历。

我国传统农历是典型的阴阳合历,在按月相计月(初一朔日无月亮,十五望日月正圆)的同时,用“二十四节气”并行太阳历。可以注意到,二十四节气对应公历(太阳历)的日期总就是固定的那一两天,但对应农历日期,年与年之间可以差到1个月以上。今年(2023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农历闰二月十五;去年则是4月5日,农历三月初五;明年会是4月4日,农历二月二十六。

阴阳合历置闰

29.5天与365天之间不是整数12倍,因此,很多以阴历计月的历法通过置闰调整形成阴阳合历。调整的目的要把12×29.5≈354(天)同365天进行适当同步,实现既可以按月相“过月”,又保持农时日期稳定。

我国农历的置闰方式是无“中气”之月为上一个月的闰月(解释起来字数有点多,不解释了)。闰月在上一月的月份数上加一个“闰”字,月份数同上月。这样,虽然有闰月的年份月份数和天数都突然加大,但长期来说,固定月份对应的季节不会出入太大,本质上是把阴历阳历巧妙结合在一起了。

不知道您看懂了吗?您是农历生日的话,一年可以庆两次生,收两次礼哦[可爱]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同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