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哪国最残忍

德军占领北京西直门

1900年8月15日,正值盛夏光景,慈禧与光绪显然欣赏不到北京城的美景了,因为就在这天凌晨,八国联军自北京东便门、西直门等破城而入。两宫仓皇出逃。北京,这座大清的都城,已经在40年内被列强攻克两次,上一次北京陷落,圆明园被列强烧毁,那么这一次北京沦陷,又将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一、庚子之变与京城沦陷

庚子事变爆发,人们大多只关注出逃的慈禧、光绪以及八国联军与义和团,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那就是慈禧出逃后留守京城的大清朝廷官员,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中外和谈才得以开始。

慈禧出逃西安

1900年8月7日,联军即将兵临北京城下,朝廷早已没了之前向八国宣战时的胆识和魄力,只想以和谈了事,为此李鸿章再度被任命为和谈大臣。但这时的联军显然不会放弃辛苦得到的战果,战争依旧在继续。

8月10日,用作两宫“西巡”的车马辎重已经全部准备好,随从仆役、护驾军队与皇族、朝中大臣的人员名单也已经制作完成。8月15日凌晨,联军攻破北京城,慈禧仓皇出逃,许多大臣皇族被抛之身后,等慈禧快出北京时才跟上。

易装出逃的慈禧(剧照)

这次出逃过于紧急,所以随行人员大臣并不算多,随行皇族有端郡王载漪、庆亲王奕劻、肃亲王善耆等以及几位贝勒、贝子等,满族大臣数十人,汉人大臣仅有王文韶等寥寥数人。而荣禄、徐桐等人,则直接被慈禧指定为留守京城处理善后事宜的负责人,不管愿不愿意,也必须留守京城。

肃亲王善耆

尽管还有大量大臣留守在北京城里,但慈禧与光绪不在,整个北京城完全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时任湖广总督便清楚地认识到大清所面临的困境,即“但有大臣求和,虽在瓦砾上犹可议,若无人与议,便是无主之国,任便施为”。

事实也的确如此,最高统治者不在北京,如果没有足够有威望的大臣与联军和谈,那么北京就是“无主之地”,任列强肆意妄为。

庚子事变后的北京

二、留守京城的大清官员

那么这时留守北京的大清官员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慈禧尚未逃至西安之前,北京官员与流亡的朝廷之间几乎毫无联系,如何处理庚子之乱的后续事宜,显然成了官员们需要独立解决的问题。

大清官员

但各官员有着不同的利益,他们的表现也就不尽相同。当时留守官员可分为数派,首先即是崑冈、裕德等满族大臣,后因荣禄被召至西安,所以崑冈就成为留守满族官员当中级别最高的一位(大学士),裕德则官居兵部尚书。崑冈这一脉可谓是留守京城官员当中最为壮大的一支,他们在京城里四面出击,希望能够与联军交好。

如时任总署总办章京舒文,多年来与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交好,故舒文在联军入城之日就设法与赫德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够挽救大清的局面,使其不致于太糟糕。赫德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崑冈一派也十分倚重与赫德之间的联系,特别希望能够通过赫德打通与联军之间的联系,进而展开和谈,处理善后事宜。

赫德

此外,崑冈一脉还动用能够动用的关系与日军方面搭上了联系,此时的日军人数已达到13000余人,势力十分庞大,为此与日本方面建立联系至关重要。为此,崑冈一脉不惜冒着风险带领日本军队游历紫禁城,陪他们在御花园游玩等。

第二派势力则以汉族留守京官为主,领头者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恽毓鼎与满人吏部尚书敬信。与崑冈一脉希望庆亲王奕劻返京主持大局不同,恽毓鼎一派与联军建立联系后,则竭力主张李鸿章返京主持和谈大局。由于李鸿章一向被认为是“亲俄派”,因此恽毓鼎着重看重与联军中俄国一方进行会谈,力主李鸿章北上。尽管恽毓鼎官衔并不高,但此时的北京城已是无主之地,各方官员为保全性命而噤若寒蝉,恽毓鼎此时挺身而出,承担大局,足见其胆识与勇气。

八国联军侵华

第三派则是在京的南京籍京官圈子,以时任礼部员外郎于式枚、刑部主事李希圣为主。二人虽官职不高,但也都是敢担事的人,他们主要通过关系来获取联军的消息,进而讨论后续事宜。与第二派相同,他们也主张由李鸿章返京主持局面,为此他们联络南京籍京官共33人联名上奏发给身在上海的李鸿章。

三、乱局终有结束时

1900年8月27日,崑冈一脉发出的上奏抵达两宫所在地太原,也正是在这一天,庆亲王奕劻受命返回京城主持大局,此外还有一封朝廷写给赫德的感谢信。

9月2日,北京留守官员收到了半个多月来第一封由朝廷发出的上谕。9月3日,奕劻在英日联军的护送下返回京城,尽管“讽刺”意味十足,但奕劻的返京意味着京城似乎有了处理和谈事宜的最高指挥者。

庆亲王奕劻

但事情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的。返回京城的奕劻面对京城的混乱局面一筹莫展,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就在这时候还传出了有人要拥戴奕劻为摄政王的传闻,这让奕劻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无力处置乱局,看来问题的解决还得依靠其他人,而这个人,除李鸿章外,显然别无二人。

李鸿章(中)

1900年10月11日,李鸿章终于返回京城,尽管由于年迈及庞大的压力而病倒,但他依旧与西方展开和谈事宜。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成功,庚子事变得以解决。

《辛丑条约》的签订

文史君说

北京城在短短的40年当中两次沦陷于列强之手,这对大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耻辱。但比起耻辱更令人担心的是京城陷落,太后和皇帝出逃之后,都城乱局及善后事宜究竟由何方处置最为合适。此时留守的京官又分为数派,他们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重角度出发与联军确立起联系,尽管京官很多,但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依靠李鸿章才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郭道平:《庚子之变中的联军统治与国人心态》,《北京社会科学》2014 年第 4 期。

戴海斌:《无主之国”:庚子北京城陷后的失序与重建——以京官动向为中心》,《清史研究》2016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