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灵异事件

『 清宫遗案 』之故宫捉鬼记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于是科学家下海,音乐家拉车,生活的激变给每一个人带来了独特的生活体验。

▲ 东爷,应该就是我见到这种有独特生活体验的奇人之一

光头,豹眼,体态魁梧,拿根棍子能打狼,这个形象和我所知的炮兵少校基本对得上,而后来知道东哥还在做国际买卖,而且是大买卖,就有点儿觉得怪异,等了解到这位竟然是故宫博物院书画组出来的,老萨的脑袋里就一个字——晕。

为了考验他,我装作不当回事儿地提起一件关于故宫的秘辛——在某个不可言说的时代,有各部门曾拆了故宫存的几千套盔甲给员工当福利。

东爷想了想,说不是盔甲,是绵甲,没有盔什么事儿。这批绵甲让员工去拆,里面的丝绵就是给员工的补助。

“不过,甲上的铜钉不能自己留下,得交回。”东爷回忆道,“公家还得拿去卖废品呢。”

▲ 清军的绵甲是中国传统甲胄的最后辉煌,主要是依靠棉织品浸水之后变得更加坚韧,来抵挡包括火枪在内的武器侵袭

听来令人肉痛,但一来绵甲在那个时代传统不是光荣而是一种罪恶,让人无可奈何;二来当时溥仪出宫不过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拆他留下的盔甲,感觉跟今天拆一批八十年代的旧军服差不多,并不会像今天那么痛心疾首。

东爷并讲述了一些当年生活在故宫之中,所见所闻的趣事,有根有据又不曾听说,这位的身份看来是无可置疑的了。

于是,老萨便又问了一件很多人感兴趣的事情——听说故宫里有时会闹鬼,可有此事?如果不犯忌讳,能否讲讲。结果东爷听了豪爽一笑,道哪有什么不能讲的,当时我们还捉过鬼呢?

他们这一批人,和传统的老故宫工作人员不同,是从部队转业过去的。这其中人员的选择颇为认真,既要经历过军事的考验,政治上可靠,又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不能到了故宫里面倒持书卷。东爷家学渊源,要是干别的行当恐怕还有些挂碍,进故宫书画组算是得其所哉。

当然面对专家,当时他们还都是学生,而且是颇为谦恭的学生。大家就是大家,令人肃然起敬。东爷不能理解某些时代发生的暴虐,自以为承天的年轻人们,面对那些温文的老先生竟然没有丝毫尊敬之情。

▲ 祖先留下的文明,你不能理解也就罢了,为何毁灭得比敌人还积极?

中二少年般的疯狂,背后是对文明的轻蔑。而与文明背道而驰,便必会为文明所抛弃,你若毁灭文明,子孙便会置身荒漠,这一条简单的道理,人们最终会明白。

不过专家有时也会开玩笑,有转业的战士提起外边传故宫闹鬼,津津乐道又满腹怀疑。于是人家便说,住几天你就知道啦。

果然,住了没有几天,便有人体会到了。他们都住在故宫里面,半夜里,有人忽然听到深夜的殿宇中传来若有若无,如泣如诉的声音。

开始,还有干部责备这是中了封建迷信的毒,但不一会儿,声音渐渐被更多人听到,连干部自己也听到似哭似笑的“鬼音”,一时众人都有些毛骨悚然。

故宫里闹鬼到底是什么感觉,这可是亲历者的描述,难得啊。

东爷也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形容用如泣如诉还不准确,有时听来又似有人在谈天,有时似有人在嬉闹,还有时像是有人在奔跑,忽而切切如私语,忽而嘈嘈如急雨,而仔细听来,说的究竟是什么,却又怎么都听不清楚,反正,是在别的地方从未听到过的。而且,声音从何而来,也是找不出来。

这怎么听都不是幻觉。有位在战场上见过血的干部跳出到院子里,抄起一根棒子大喝一声——老子死都不怕,还怕鬼?哪个装神弄鬼的给我站出来!

似乎,那鬼音稍稍压抑了一些,然而,不一会儿又继续传来,影影绰绰的还带着几分讥笑的感觉。

▲ 在一个灭亡了王朝陈旧的宫殿里,听着这种声音,那种感受可想而知

那是个语录还没有开始流行的时代,否则会不会有人大声诵读起来,来个所谓用革命的迷信对抗反革命的迷信?估计那也是没有效果的,故宫毕竟不是个正常的房子。

▲ 这种闹鬼的事情,贾英华先生也谈到过

据他采访过的老太监讲,宫里这种声音古已有之。光绪皇帝体气素弱,比较敏感,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特别是雨夜雷声大作之时都会因此而恐惧。他也有自己的方法来破解,便是让太监宫女们一起大声叫喊,用人气破去鬼气,但到底是不能根除。

一时间,新来的同志们也不是太有办法。问之老专家们,人家早就习惯了,懒得解释,只是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看来人家是知道怎么回事儿的,只是不想讲。事情到此一般人也就认了,但那年头的解放军可不是好糊弄的,三千里江山都打过来了,也没见过一只鬼影子,难道在故宫居然能碰上?带着这种不信邪,某个侦察兵出身的干部开始带人抓鬼。

这“带人抓鬼”,听来就不大靠谱,最初几天也没有什么收获,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希望不大,总不会百年老鬼,这么容易就抓到吧?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个星期之后,那干部还真抓了一只鬼来给大家看。

原来,这个干部干过侦察兵,所以一切按照侦察兵的路数来,一面仔细分析“鬼”的行迹,判断它或它们应该是在故宫的地下活动,因此来无影去无踪;一面细致寻找各种“鬼”行动留下的蛛丝马迹,终于做出了判断,用诱饵的方式将其一举成擒。

抓住的所谓“鬼”,真实的身份竟然是一头猫一样大(也有人说猪一样大)的老鼠!就是它们在故宫的“地龙”里乱窜,被当成了鬼。

跑老鼠的声音大家都听过,又怎么会误会成鬼呢?原来在故宫的地下,有一套名叫“地龙”的特殊取暖系统。它由各个殿宇下纵横交错的火道组成,有点儿类似于地暖和暖气的结合,原理是将引燃的木炭倒入管道口,让木炭燃烧产生的热气顺着火道流动,慢慢将室内的地面砖烤热,从而使室温升高,效果极好。

不过,这玩意儿也有暖气的毛病——一点燃便得把整个建筑烧热,没法像空调那样定点升温。到了清末由于财政紧张,很多宫殿的地龙不再使用。包括末代皇帝溥仪,回忆自己冬季取暖都是使用火盆的,还曾经因此煤气中毒过。可见当时地龙已经处于荒废状态,于是,故宫的老鼠便把它当作栖身之地了。

由于这套系统的管道四通八达,便会形成一种类似管风琴的效用,一旦老鼠在内活动或撕咬,声音传到外面,便成为一种混沌而独特的“鬼音”了。

揭开了闹鬼的迷团,新同志们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受到老同志的表扬,然而,由于地龙内部结构复杂,难以入内进行彻底探查,故宫的“鬼音”,一时并不能根除,但也不会扩大,处于可控状态。

这也是故宫的老人明知道有这回事,也不怎么去追究的原因。

而保证这种可控的平衡,故宫博物院靠的则是一批很傲娇的同事——

那就是紫禁城中的一百多只猫,它们祖祖辈辈栖息在这里,控制着老鼠的活动,这些“瞄”们已经成为一种传说了。

看来,大清虽然灭亡了,为了对付宫里的“鬼”,喵星人们还得继续把差当下去。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龙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