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 《虞美人》全诗

提到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会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南北朝时期的最后阶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为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的南陈,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南陈的建立者陈霸先,原籍颍川,提到这个地方,其祖先在永嘉年间从北方南渡,居住在吴兴,成为了吴兴之长城人。陈霸先家世寒微,属于从基层一点一点积累起家,最开始入仕的时候,在乡里为里司,后来到了建康做管理油库吏,直到这个时候,陈霸先还没有得到自己的机遇,也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直到他遇到了新喻侯萧映,陈霸先的命运发生了转机,他成为萧映手下的干将。后来萧映为广州刺史,陈霸先也到了广州,以镇压农民起义有功,累官至西江督护、高要太守。

陈霸先的崛起之路:借助讨伐侯景之乱而起,通过打击北齐保一方平安而登上权力顶峰。

真正成就了陈霸先的人是侯景,侯景之乱爆发后,广州刺史元景仲与侯景相互勾结,陈霸先杀了元景仲,起兵讨伐侯景。在平定侯景之乱过程中,陈霸先以讨伐侯景叛乱为号召,因此广东、江西地区的百姓都积极踊跃参军,陈霸先的队伍一下子发展到了三万多人,且装备精良,属于兵精粮足。当时荆州兵缺少粮食,陈霸先以米三十万石捐赠给荆州军,荆州军的战斗力因此为之大振。攻破建康,灭侯景,陈霸先所立下功劳最多。因此梁元帝以陈霸先为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以王僧辩为太尉,镇石头。陈霸先和王僧辩成为了肱骨之臣,南梁帝国之两翼。

陈霸先的对手不是已经日落西山的萧氏,而是和自己旗鼓相当的王僧辩,两个人都有机会将南梁取而代之。陈霸先抓住了机会,因为王僧辩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是致命的。当时江陵被西魏军攻破,陈霸先和王僧辩共同拥立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为皇帝,但萧方智只有十三岁,因此南梁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王僧辩和陈霸先的手里。北齐在侯景之乱发生的时候,已经占领了江北,听说江陵被西魏攻破,他们派出大军到了长江,做出了进攻江南的姿态。同时为了配合军事进攻,北齐派人和王僧辩接洽,认为萧方智年龄太小,在南梁多事之秋的条件下,不适合做皇帝。王僧辩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答应了北齐的要求,废黜了萧方智,拥立在寒山被俘的萧渊明为帝,这个萧渊明是北齐的俘虏,他做了皇帝后,南梁政权实际上被北齐操控了。王僧辩的这种做法就是卖国,因此激起了江南百姓的强烈不满,陈霸先此时正想夺取萧梁政权,于是利用民心所向,从京口起兵偷袭石头,杀死了王僧辩,废黜了傀儡皇帝萧渊明,重新拥立萧方智为皇帝。不久后王僧辩的残余势力和北齐勾结,对陈霸先发动了反攻,但是江南的百姓都站在了陈霸先一边,他们出人出力,陈霸先不仅肃清了王僧辩的残余势力,把北齐的军队也打得七零八落,最后逃回江北的部队只剩下了十之二三。陈霸先通过这次升级,不仅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同时也缴获了北齐大量的军需物资充实了自己的部队。

陈霸先把北齐的势力驱逐出长江以南,他建立的功业已经超过了萧道成、萧衍,南梁政权被陈霸先取代已经成为了必然。江南百姓对于南梁的腐败无能深恶痛绝,他们都需要强有力的人出来领导大家,这个重任就落到了陈霸先的头上。于是陈霸先取代南梁,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南陈,成为了南陈的开国之君,第二年的时候,陈霸先去世,陈霸先的儿子在江陵被西魏攻破的时候成了俘虏,因此南陈政权由陈霸先的侄子陈蒨继承,陈蒨就是陈文帝。

陈文帝稳固江南:利用地方豪霸势力,坚决打击卖国之人。

但这个时候,刚刚建立起来的南陈政权并不稳固,他们还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因此陈文帝肩头的担子还是很重的。陈文帝继位的时候,江东政权的号令还是出不了建康城千里之外,对于建康威胁最大的就是北齐扶植的另外一个傀儡王琳。这个王琳在江陵被西魏攻破的时候,收拢了长江中游的萧梁残余势力为己所用,同时拥立梁元帝七岁的孙子萧庄做皇帝,并勾结北齐做起了卖国的勾当。他和北齐组成的联军,趁着陈文帝刚刚继位,发动了对南陈的进攻。对于王琳的进攻,陈文帝采取了坚决的反击,并在芜湖一带击败了他们,北齐的部队北撤后,王琳手下的人也不愿意为他继续卖命,纷纷离开了他,王琳最后成为了孤家寡人,只好带了家眷和自己的亲信逃到了江北投靠了北齐。

陈文帝又派兵收复了江州,进军巴丘,并封锁了江道。这样一来,北齐的部队便被封锁了起来,面对粮草不济,被彻底吃掉的威胁,陷入了绝境。因此在权衡利弊后,北齐的部队迅速撤退,在陈文帝的努力下,终于使江南政权稳固下来。

侯景之乱不仅为陈霸先提供了机会,也沉重的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利益,随着世家大族的衰落,另外一股势力强势崛起,那就是江南的地方豪强。他们趁着侯景之乱中世家大族的势力被沉重打击的机会,纷纷建立船坞自卫,并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实力,陈霸先建立南陈后,因自己出身寒门根基不深,对于这些江南的豪强采取了拉拢的态度,这些地方豪强成为南陈建立后重要的支撑力量。他们的命运和南陈的兴衰一样,并没有多长的时间,因为在隋文帝统一天下的步伐下,他们也随着南陈的灭亡而迅速衰落。

陈宣帝的作为:放弃了克复中原的最佳时机,偏安一隅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陈文帝去世后,其子伯宗继位,又过了三年,文帝弟陈顼废伯宗自立为陈宣帝。陈宣帝继位后,北周派使者来到陈,和陈宣帝约定一起讨伐北齐,中分天下。其实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北周不过是想利用陈来牵制北齐的一部分兵力,好达到自己消灭北齐的目的,并非真的愿意和陈中分天下,北周消灭了北齐后,下一个目标就是陈。

陈军在太建五年的时候,开始进行北伐,陈军在吕梁大败北齐的部队,尽数收复了淮南的失地。这时候北齐已经衰落混乱,倘若在这个时候陈军乘胜继续推进,可能会消灭北齐,但是陈宣帝本来的目的就不是克复中原,而是可以和北齐划淮而守,因此主动放弃了继续进攻的机会,从而坐失消灭北齐的良机。机会如果你不抓住它,它就会成为别人的机会。北周武帝宇文邕趁着陈牵制了北齐部分兵力的机会,一举击溃了北齐的主力,消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面对北周的咄咄逼人,陈宣帝才意识到自己想偏安一隅的想法是错误的。

因此陈宣帝调动部队,开始和北周展开争夺,但是此时的北周十分强大,陈军被击败,如果不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病逝,恐怕陈国会步北齐的后尘。随后的八年里,北周内部出现了动荡,最后外戚身份的杨坚获得了权力,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杨坚并没有立刻对陈国下手,因为他首先要解决内部问题,稳固自己的统治,因此陈国有了八年喘息的机会。

陈叔宝的原罪:醉心诗文音乐没什么不好,不干君主该干的事才是最大的原罪。

但陈国并没有抓住机会,在陈宣帝去世之后,陈后主陈叔宝继位,这位历史上著名的昏君进一步加速了陈国的灭亡。南朝覆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一个风花雪月的陈叔宝就可以把责任都承担下来的。从东晋开始,乃至后来的宋、齐、梁、陈,腐败和衰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从南朝的户口上看,从刘裕建立南朝刘宋政权开始,南朝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人口不断减少,自耕农民不断的破产,而后只能去服兵役,这样的饥寒交迫之民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南朝的百姓还有克复中原的愿望,但是到了后期已经不是这个问题了,北方的统治者经历了民族融合后,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没有最初那么尖锐了。缓和了的阶级矛盾,让南朝的百姓都殷切盼望着可以摆脱目前的困境,他们不会为了陈叔宝去卖命,只会为了自己生存的权力而努力。

醉心诗文和音乐,是陈叔宝的特征,只能说生在帝王家是陈叔宝的不幸,也是陈国的不幸,也许作为诗人和音乐家,陈叔宝会很称职,但是作为君主,只能说不及格。但就算陈叔宝想力挽狂澜,他也没有那个资本,长江天险不能阻止隋文帝杨坚的大军南下,也不能阻隔杨广的兵锋。

对于陈国这个腐朽的王朝,灭亡是最好的选择,这对于陈国的百姓和陈叔宝来讲,都是很好的解脱。腐败的朝廷,无能的君主,衰败的世族,贫苦的百姓,勾勒出了陈国灭亡的画面。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悦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